值班电话:010—5335 4778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专家观点首页 > 专家团队 > 专家观点

谭雅玲:对外汇储备增减保持淡定 不要过度炒作

作者:谭雅玲

谭雅玲,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以来一直从事国际金融研究,跟踪市场变化,分析发展状况,预测未来走势与前景。2006年被中国金融网等机构评选为中国金融杰出贡献专家,2009年被评为金融杰出贡献专家。



中国外汇储备在重回3万亿美元后,继续上涨,实现两月连增。外汇储备重上3万亿美元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与金融改革进取的成果。目前与未来,我国外汇储备的保障性与安全性依然处于主动和有利局面的掌控。但即便未来这种规模数据有上有下,我们也必须保持理性与淡定的态度,不要过度炒作数据,而应以积极努力发展与壮大实体经济为本,为未来的外汇储备增量夯实基础。

中国外汇储备数据指标回到3万亿美元敏感指标的上线,市场的积极乐观情绪进一步增长,资本流出的压力有所减缓。然而,未来预期依然具有不确定性,汇率与经济复杂局面进一步加大。

外汇储备作为一个的国家的重要风险保障数据,不仅对实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应对金融危机和风险更是重要的手段与资源。在过去,我国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长主要受益于外贸经济的积极进取和优势,外贸企业的创汇能力是我国外汇储备增量的主要渠道与路径。

这种情况在今天仍然持续。今年以来,我国外贸的积极进取是我国外汇储备重返3万亿美元之上的重要依托。海关总署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货物对外贸易一季度进出口同比增长21.8%,出口创汇同比增长14.8%,进口用汇同比增长31.1%,这些指标直接体现出我国经济稳定性与恢复性的转型新常态。

外贸对任何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依然不言而喻,德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在积极推进外贸进取的对策与战略。我国历史经验与现实教训也集中于外贸经济的优劣作用与影响上。一方面,创汇能力的增强是外汇储备稳定根基的关键,外贸的恢复是我国经济复苏稳定的重要标志;另一方面,外汇储备直接作用于实体经济的实际效应十分显著,也是我国外汇储备稳定不容忽略的重要基础与保障。

伴随我国外汇储备多少与增减的话题,舆论也多有炒作。不过,笔者以为,外汇储备数据是一个严肃的问题,舆论对此不宜过度炒作。

一方面,舆论简单化外汇储备短期指标,并从长期预期制造恐慌,会造成非专业认知混乱。其实,一国的资本流动有进有出是一个常态,数据指标的上下错落也是正常现象,市场没有必要敏感于整数规模,更没有必要对一两个月短期变数过度解读或过于敏感炒作,这势必制造心理不稳定,甚至会给经济持续发展与改革进程带来影响与冲击。简单化与短期化导向,会缺少对本质与真实的有效解读与发现。

另一方面,海内外舆论借题发挥会制造混乱,让一些人“浑水摸鱼”。伴随人民币贬值,做空人民币的舆论恐吓可能会加大,但实际做空人民币行为未见,这其中更需要我们认清专业认知与自我状态,准确把脉对数字、概念与导向的认知。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变化当中的水平依然没有问题,我们更着重于结构与质量的调整与提高,人民币贬值不代表我国经济信心不足,更代表我国理性面对汇率规律的主动修复与调节,这对未来人民币的风险是一种化解和可控的有力措施与时段的整合。

国际上,精明的投资者与睿智的投机客早已明了我国的姿态与取向,进而借助自己的高超技能与平台资源,采取造势与制造投机性的技术准备或规划是值得关注的重要风险警示。毕竟,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全性、成熟度以及经验化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金融少数化的专业面对全民金融的错位发展风险势必引起套利、对冲机会多多,人民币喊做空与无做空就是最好的例证,在岸与离岸的倒挂和差异拉大就是坐庄人民币最好的例证。所以,因外汇储备减少的被恐吓,不利于我国外汇储备的有效发挥与有效进取,甚至会制造外汇市场和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基础与宗旨执行的混乱与复杂。

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外汇储备或将迂回在3万亿美元左右,对此,我们必须保持理性与淡定的态度,应针对自己主业、职责与岗位,以积极努力发展与壮大实体经济为本,积极创汇,进而促进与加快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实力、基础与平台,用外汇储备的创汇实际能力打造人民币世界地位的确认与提高。

来源:中国新闻网



睿信方略坚持“注重实效 实现卓越”的服务理念,为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提供定制化课程、政策解读、课题调研、干部培训、邀请国家各部委专家学者进行授课等专业化服务。

睿信方略的核心优势:通过定制化课程专注于为客户提供系统培训与咨询业务解决方案。

我们和客户一起,通过对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不断改进,帮助客户实现既定学习目标与学习能力的持续、稳定、健康的提升。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7号国海广场D座27层

电 话:010-59706310

传 真:010-59706315

值班电话:010-53354778

邮 箱:amc@amcorg.org.cn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睿信方略办公室联系。